2023年亚太科技分析报告:国内汽车铝挤压材龙头,内增外扩前景可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亚太股份 龙头 2023年亚太科技分析报告:国内汽车铝挤压材龙头,内增外扩前景可期

2023年亚太科技分析报告:国内汽车铝挤压材龙头,内增外扩前景可期

2024-07-14 13: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公司概况

公司简介

历史沿革:江苏亚太轻合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太科技”)主要从事高 性能铝挤压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全球汽车行业铝材重要供应商及航空航天、轨道交 通等其他工业领域铝材优质供应商。公司最早命名为亚太铝业,于 2001 年注册并启动建 设,2003 年起正式运营。2006 年,公司收购无锡海特铝业有限公司。2007 年,公司更名 为亚太轻合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军资本市场,拓宽投融资渠道。2011 年,公司于深交 所中小板上市并募资 15.47 亿元。2012 年,公司收购优质铝合金铸棒制造商安信达铝业。 2014 年,公司设立全资子公司亚太霍夫曼,开拓 3D 金属打印制造技术与应用。2017 年, 公司设立亚航科技,积极推动航空航天高端铝材供应基地及管理体系建设,同年完成再融 资 14.8 亿元,启动 6.5 万吨新能源汽车铝材等募投项目建设。2022 年,公司公告拟发行 可转债募资 11.6 亿元,用于“年产 200 万套新能源汽车用高强度铝制系统部件项目”等 4 个项目的建设。2023 年 4 月 27 日起,公司可转债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股权结构: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周福海家庭(周福海、周吉、于丽芬)。截至 2022 年三 季度,公司控股股东、董事长周福海持有公司 39.71%的股份,于丽芬持有公司 3.79%的 股份,周吉持有公司 6.94%的股份。三人共持有公司 50.44%的股份。公司前十大股东中 还有无锡金投领航、湖北国资运营、爱建信托等机构投资者,分别持有公司 3.14%、1.18% 和 0.83%的股份。

控股及参股子公司:公司当前拥有九家全资子公司,分别为江苏亚太航空科技有限公 司、亚太轻合金(南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亚太霍夫曼金属打印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亚 太安信达铝业有限公司、苏州菱富铝业有限公司、无锡海特铝业有限公司、亚太科技(香 港)发展有限公司、江苏亚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内蒙古亚太稀土合金科技有限公司。此 外,公司还拥有两家控股子公司,分别为江苏亚太菱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占股 95%)和 江苏亚太绿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占股 51%)。

主营业务及产品:公司主要从事高性能铝挤压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核心产品 为高性能精密铝管、专用型材和高精度棒材,主要应用于汽车热交换系统、底盘系统、悬 挂系统、制动系统、动力系统、车身系统等领域。除汽车领域外,公司产品应用于轨道交 通、航空航天、海水淡化、海上石油平台、商用空调、通讯设备、家电等工业领域。

财务数据

2021 年营收利润大幅增长,2022 年至 2023 年上半年利润稳步上升。2021 年,全球 新能源汽车行业实现爆发式增长,极大地促进了公司产品销量的提升。公司全年实现营收 60.17 亿元,同比增长 50.81%;实现归母净利润 4.58 亿元,同比增长 28.81%。2022 年, 汽车行业整体发展稳定,新能源汽车表现依然强劲,公司实现营收 67.29 亿元,同比增长 11.84%;实现归母净利润 6.76 亿元,同比增长 47.61%。2023 年上半年,公司产品产销 量稳中有升。公司实现营收 30.20 亿元,同比下降 4.03%,主要受铝锭价格下降影响;实 现归母净利润 2.29 亿元,同比增长 24.17%。

型材类、棒材类与管材类产品是公司的三大主营业务。2018-2022 年,受公司战略转 型升级、业务结构变动等因素影响,型材类产品占公司营收和毛利的比例分别从 32%/32% 上升至 37%/37%;管材类产品占营收和毛利的比例分别从 29%/37%下降至 25%/34%; 棒材类产品占公司营收和毛利的比例变化相对较小。2017-2022 年,三大主营业务占公司 营收和毛利的比例皆在 80%以上。

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受铝价波动影响较大。公司产品的定价原则为“铝锭价格+加工 费”,铝锭在公司经营成本中占比较高,公司毛利率受铝价影响较大。2020 年以来,由于 铝价大幅上涨,公司铝制产品毛利率水平整体下滑。三大主营业务中,管材类产品毛利率 最高。2022 年,管材、型材和棒材毛利率分别为 19.1%、13.8%和 10.7%。 公司经营状况良好,总体费用率自 2019 年起呈下降趋势。2018-2019 年,公司营收 及费用规模变化较小,费用率保持稳定。2020 年,由于执行新收入准则,原计入销售费 用中的运输费用变更为在营业成本中列示,公司销售费用率由 1.8%下降至 0.5%,期间费 用率由 10.1%降至 8.1%。2021 年至 2023 年上半年,公司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 由 3.4%/3.8%/0.4%持续降至 2.5%/3.6%/-0.4%,期间费用率由 8.1%降至 6.4%。

公司现金流大幅改善,资本负债率维持低位。2021 年,由于铝价上涨且产品产销量 大幅增长,公司垫资购买材料款项及应收款项显著升高,导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 量净额降至-3.13 亿元。2022 年,公司营业收入持续增加,叠加上期销售回款增加等因素, 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有所改善,升至 0.27 亿元。2023 年上半年,由于收回应收款项增 加,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大幅提升,达到 4.23 亿元。公司资产负债率自 2017 年起呈上涨趋 势。2023 年上半年,公司资产负债率升至 23.1%,但仍处于较低水平。

行业分析

铝加工行业基础信息

铝加工指通过挤压、锻造、压延和铸造四种主要工艺将铝坯锭加工成铝挤压材、铝板 带箔材、铝线材等各类铝材。挤压工艺加工出的铝挤压材主要有建筑型材和工业型材两种, 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运输等行业。锻造工艺加工出的锻造件主要为具有较高强度的不同 形状机械零部件,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机械设备等行业。压延工艺加工出的铝压延材主 要有铝板、铝带和铝箔三种,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运输、包装等行业。铸造工艺加工出 的铝铸造件主要有发动机、电机零部件等,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尤其是汽车行业。

我国铝材产量稳定增长,铝挤压材为主要产品。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受益于电力、包 装、机械设备等行业用铝需求的增长,受到疫情以及房地产行业影响,2022 年我国铝材 产量为 6221.6 万吨,同比增长 1.9%,基本保持稳定。从产品结构来看,我国铝材产品结 构较为稳定,铝挤压材、铝板带材和铝箔为前三大铝材产品。据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 会统计数据,2022 年我国铝挤压材产量为 2150 万吨,占比为 48%,铝板带材产量为 1380 万吨,占比为 31%,铝箔产量为 502 万吨,占比为 11%。

铝挤压材指通过挤压工艺生产的铝产品。铝挤压材是指以铝合金棒材作为原料,通过 热熔、挤压、在线淬火、拉直等加工工艺形成的不同截面形状的铝材料,具备优秀的装饰 性、隔音性和较高的比强度。根据其下游应用场景的不同,铝挤压材在投入使用前可经过 热处理、机加工、表面处理等处理方式。

铝挤压材主要分为建筑型材和工业型材。其中,建筑型材主要包括门窗、幕墙等。工 业型材应用较为广泛,包括 3C 电子、汽车轻量化、轨道交通、新能源等。在 3C 电子领 域,铝挤压材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外壳和中框材料、笔记电脑和平板电脑外壳材料等;在 交通运输领域,铝挤压材广泛用于汽车车身车架、电池包、保险杠、防撞梁,地铁连接件、座椅、门窗等;在新能源领域,铝挤压材用于光伏组件、边框、支架等。

汽车行业

在汽车领域,铝挤压材主要用于热管理、底盘、车身、三电等细分系统。其中,热管 理系统方面,铝挤压材主要用于传统燃油车的空调系统和发动机冷却系统,以及新能源车 的动力电池和驱动电机冷却系统。底盘及车身系统方面,铝挤压材主要用于传统燃油车和 新能源车的悬挂系统和碰撞管理系统。三电系统方面,铝挤压材主要用于新能源车的电池 和电机系统。

政策加速我国新能源车发展,预计 2022-2025年我国新能源车产量 CAGR达 23.9%。 据中汽协数据,2022 年我国乘用车产量达到 2381.3 万辆,同比增长 11.3%;其中,新能 源乘用车产量为 669.9 万辆,同比增长 100.0%,新能源渗透率为 28.1%,同比上升 12.5 个百分点。双碳政策的大背景下,我国长期扶持新能源汽车及支持相关新产业的力度导向 将持续发力,“双积分”、限购限行、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电池回收政策等促进措施有 望推动新能源乘用车行业快速发展。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汽车组 2023 年 8 月的预测,至 2025 年,我国乘用车产量将达到 2788 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到 53.8%,新能源乘 用车产量将达到 1500 万辆;2022-2025 年新能源乘用车产量 CAGR 预计将达到 23.9%。

双碳政策叠加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汽车轻量化迫在眉睫。随着对汽车节能减排要求 的不断提高,燃油车需要降低油耗以减少碳排放,而汽车轻量化有利于减少燃料消耗;新 能源电动车需要降低电耗,亦要通过减轻质量来提高续航里程。同时由于电动车平均质量 较同级燃油车重约 200 千克,其对轻量化需求更为巨大。据中铝集团数据,汽车质量每减 轻 10%,可降低能耗 6%-8%,减少碳排放 10%。

预计 2021-2025 年,国内乘用车热管理系统铝挤压材需求量 CAGR 将达到 3.7%。在 乘用车的热管理系统中,铝挤压材主要用于空调管路、膨胀阀、冷凝器、蒸发器、水箱盖 (仅燃油车)、PDC(仅新能源车)等部件。铝挤压材在热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趋于成熟, 渗透率处于高位。根据我们的测算,截至 2021 年,国内单辆燃油车热管理系统铝挤压材 用量约为 8.9 千克,单辆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铝挤压材用量约为 6.4 千克。假设 2021-2025 年单车用量不变,预计国内乘用车热管理系统铝挤压材需求总量将从 20.0 万吨升至 23.2 万吨,对应行业 CAGR 将达到 3.7%。

预计 2021-2025年,国内乘用车底盘及车身系统铝挤压材需求量 CAGR将达到 34.3%。 在乘用车的底盘以及车身系统中,铝挤压材主要用于副车架、门槛梁、保险杠、控制臂、 转向节等部件。当前,铝挤压材在底盘及车身系统中的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得益于乘 用车轻量化趋势以及新能源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底盘及车身系统铝挤压材需求量有望高速 增长。我们测算,随着铝挤压材在各部件中渗透率的提升,2021-2025 年,国内单辆乘用 车底盘及车身系统铝挤压材用量有望从 12.0千克升至29.4千克,CAGR预计将达到25.1%; 相应的,预计 2021-2025 年,国内乘用车底盘及车身系统铝挤压材需求总量将从 27.7 万 吨升至 90.2 万吨,行业 CAGR 预计将达到 34.3%。

预计 2021-2025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三电系统铝挤压材需求量 CAGR将达到 52.3%。 在新能源车独具的三电系统中,铝挤压材主要用于电池包、电池托盘、电池芯体、电机壳 体、水冷板等部件。得益于新能源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轻量化趋势,三电系统铝挤压材 需求量有望高速增长。我们测算,随着铝挤压材在各部件中渗透率的提升,2021-2025 年, 国内单辆新能源乘用车三电系统铝挤压材用量有望从 31.1 千克升至 37.1 千克,CAGR 预 计将达到 4.5%;相应的,预计 2021-2025 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三电系统铝挤压材需求 总量将从 11.3 万吨升至 61.1 万吨,行业 CAGR 预计将达到 52.3%。

预计 2021-2025 年,国内汽车行业铝挤压材需求量 CAGR 将达到 30.0%。我们测算, 截至 2021 年,我国汽车行业铝挤压材需求总量为 63.1 万吨。预计 2021-2025 年,得益于 乘用车轻量化趋势以及新能源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底盘及车身系统、三电系统、热交换系 统三个细分系统将分别贡献 62.4 万吨、49.8 万吨和 3.1 万吨的需求增量。预计至 2025 年, 我国汽车行业铝挤压材需求总量将达到 180.3 万吨,行业增长空间广阔。

航天行业

商用飞机领域用铝主要通过铸造、轧制和挤压三种主要工艺生产。铸造工艺加工出的 铝铸造件主要用于发动机齿轮箱、登机门框等定制部件。轧制工艺加工出的铝压延材包括 铝板和铝箔。铝板主要用于隔板、机翼蒙皮、翼肋、翼梁以及内部结构件等,铝箔主要用 于机身。挤压工艺加工出的铝挤压材主要用于桁条和客舱地板等。由于具备抗腐蚀性强、 延伸性强、强度高、重量轻、成本低的特性,铝材在商用飞机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虽然近 年来碳纤维增强塑料等复合材料渗透率逐渐提升,但相对更低的成本和损伤检测难度,更 高的能量吸收性能和可回收性将为铝材在飞机领域的应用提供支撑。

预计全球和中国客机机队规模 2022-2041 年 CAGR 将达 4.3%和 5.1%。据《中国商 飞公司市场预测年报 2022-2041》,至 2041 年,全球客机机队规模预计将达到 47531 架, 为 2021 年的 2.3 倍;其中中国客机机队规模预计将达到 10007 架,为 2021 年的 2.7 倍; 全球和中国的客机机队规模 CAGR 预计将分别达到 4.3%和 5.1%;预计未来 20 年全球将 有 15460 架飞机退役,因此 2022-2041 年全球及中国新机交付量需达到 42428 架和 9284 架。商用飞机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预计将推动上游航天领域铝材需求量的增长。

空调行业

空调“铝代铜”领域用铝主要通过挤压工艺生产。当前,铜是空调使用最为广泛的制 冷管路材料。由于铝合金材料防腐蚀性、防渗透性、抗压性、可塑性、导热性优异,将汽 车行业成熟的铝换热器引入空调换热器已经成为行业内最受认可的空调铜管技术替代方 案。空调“铝代铜”领域用铝通过挤压工艺生产,主要包括直管、盘管、内齿管等,用于 空调外机热交换器微通道管、内机分路管、毛细管等部件。

“铝代铜”具备多重优势。使用铝制部件替代铜制部件可以在保证换热效率的前提下 降低空调的生产成本并提升空调的耐用性和可回收性。换热效率方面,据海德鲁官网,虽 然铝的导热率仅是铜的一半,但是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主要由散热片与空气间的导热率所决 定,铜、铝散热器导热效率不存在明显差距。成本方面,铝的价格和密度都仅为铜的三分 之一,“铝代铜”可显著降低原材料成本。耐用性方面,据特灵空调资料,铜管遭受甲酸 腐蚀漏液是空调故障的常见原因,铝管则免疫于甲酸腐蚀。采用铝管亦可避免铝翅片遭受 电解腐蚀而使得导热率下降。此外,目前空调换热器多采用铜管铝翅片设计,难以分离、 回收。若换热器实现纯铝化,空调的可回收性也将显著提升。

空调行业当前用铜量约为 109.2 万吨,“铝代铜”领域具备潜力。据金龙集团,一台 空调的用铜量大约为 5 至 8 千克,其中铜管用量大约为 4 至 6 千克。据国家统计局,2021 年,我国共生产空调 21835.7 万台。使用以上数据我们测算,2021 年,我国空调铜管用 量约为 109.2 万吨。据金龙集团,2021 年空调行业铝制部件实现对 1.5 万吨铜管的替代, 但是上述“铝代铜”产品主要销往北美,国内市场接受度仍处于低位。得益于“铝代铜” 方案的多重优势,随着相关技术成熟度以及消费者接受度的提升,空调行业“铝代铜”未 来有望形成趋势。

公司竞争优势分析

(一)公司占据国内汽车挤压铝材领域龙头地位

公司为国内乘用车铝挤压材领域龙头企业。我们测算,2020 年及 2021 年,国内乘用 车铝挤压材需求量分别为 41.9 万吨和 63.1 万吨。据亚太科技公告,公司 2020 年及 2021 年铝挤压材销量分别为 17.1 万吨和 22.6 万吨,其中约 80%向国内乘用车领域供应。结合 以上数据,我们测算得到 2020 年及 2021 年,公司在国内乘用车铝挤压材领域的市场占有 率为 32.7%和 30.9%,占据该领域龙头地位。

公司燃油车领域铝挤压材产品结构丰富。燃油车用铝挤压材是公司的传统优势领域。 经过多年的深耕,公司在热管理系统、动力系统、底盘系统和车身系统都形成了深入的布 局。热管理系统方面,公司产品包括散热器、增压空气冷却器、冷凝器和加热器芯用管坯, 蒸发器、水冷空气冷却器和机油冷却器用板,用于钎焊应用的封头和侧板等。底盘车身系 统方面,公司产品包括 ABS 阀体、减震系统组件、悬挂臂、转向机构部件、保险杠组件、 仪表盘横梁、门槛梁等。动力系统方面,公司产品包括发动机活塞、VVT 转子、传动轴、 转向轴等。丰富的产品结构有助公司缓解下游市场集中风险。

公司新能源车领域铝挤压材产品已形成深入布局。我们测算,截至 2021 年,国内燃 油乘用车和新能源乘用车单车铝挤压材用量分别为20.9千克和49.5千克。与燃油车相比, 新能源车用铝增量显著。近年来,公司在维持燃油车领域优势的前提下大力推进新能源车 领域布局。除了乘用车通用部件外,公司在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和电池电机系统方面皆形 成布局。热管理系统方面,公司产品包括冷却通道及相关部件,包括冷却管路、冷却泵、 冷却阀、膨胀阀等。电池电机系统方面,公司产品包括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的电池外壳 组件及冷却管件,包括电池组件、电池包、冷却板以及电池冷却管。新能源车领域的布局 有望助力公司业务实现高速增长。

近年来公司汽车领域产品销量实现快速增长。得益于汽车轻量化趋势,受到新能源车 高用铝量的推动,公司燃油车及乘用车通用产品销量近年来增长显著。2021 年,公司燃 油车用发动机系统产品销量达到 1994 吨,同比增长 69.0%,乘用车通用热交换系统和底 盘车身系统产品销量分别达到 110361 吨和 88343 吨,同比增长 24.4%和 33.5%。随着自 动驾驶趋势的形成,公司乘用车通用传感系统产品销量达到 1775 吨,同比增长 48.7%。 受益于新能源车行业高速增长,公司新能源车用三电系统产品销量达到 12963 吨,同比增 长 142.7%。整体来看,2021 年,公司汽车领域产品销量为 21.5 万吨,同比增长 32.5%。 2022 年,即使在铝加工行业景气度较低的情况下,公司仍实现稳健增长,乘用车通用热 交换系统、底盘车身系统、其他系统产品销量分别达到 12 万吨、8.5 万吨和 2.3 万吨,汽 车领域产品销量合计达到 22.8 万吨,同比增长 6.0%。

公司已成为多家知名大型制造企业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经过长期积累,公司已成为 德国大陆集团、德国博世、日本电装、德国欧福等超过五百家知名汽车零部件及整车客户 的合作伙伴,产品直接或间接用于大众、宝马、奔驰、比亚迪、特斯拉、蔚来等超过百家 车企的多款燃油车及新能源车车型。仅 2021 年,公司便获得了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 公司“风雨同舟奖”、比亚迪旗下弗迪科技“杰出质量奖”、欧福科技(沈阳)有限公司战 略合作伙伴等荣誉。优质的客户群体,出色的质量表现能够保障公司长期增长的稳健性。

(二)上游铝挤压材产能高速扩张

上市以来公司铝挤压材产能扩张迅速。自 2011 年上市以来,公司铝挤压材产能、产 量保持快速增长趋势,两者分别由 2011 年的 5.9 万吨和 5.2 万吨上升至 2022 年的 30.0 万吨和 24.4 万吨,增幅分别达到 412.8%和 366.0%,CAGR 分别达到 16.0%和 15.0%。 铝挤压材产能的迅速扩张推动了公司业绩的快速增长。2011-2022 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归 母净利润分别由 13.0 亿元和 1.2 亿元上升至 67.3 亿元和 6.8 亿元,增幅分别达到 417.9% 和 447.1%,CAGR 分别达到 16.1%和 16.7%。

预计 2022-2025 年公司铝挤压材产能将继续高速扩张。截至 2022 年上半年,公司旗 下 4 万吨轻量化环保型铝合金材项目(以下简称为“4 万吨项目”)已经达产并结项,6.5 万 吨新能源汽车铝材项目(以下简称为“6.5 万吨项目”)客户认证、订单开发等工作正在推 进,亚通三期厂房项目正在建设。随着上述项目的推进以及后续项目的开展,公司铝挤压 材产能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根据公司公告,公司计划在未来 3-5 年实现 40-50 万吨铝挤压材产能布局。据公司公告,公司铝挤压材产能 2022 年为 30 万吨,且预计至 2025 年将 达到 48 万吨,对应 2022-2025 年 CAGR 将达到 17.0%。公司铝挤压材产能我们预计将维 持高速上升态势。产能的扩张有望带动公司业绩进一步增长。

(三)下游横向纵向布局皆有延展

公司发展战略聚焦于铝挤压材业务横向布局、纵向布局以及多元化业务布局。除了对 上游铝挤压材产能进行扩张以外,公司正大力加码铝挤压材业务的横向和纵向布局,将铝 挤压材产品应用领域向航空和空调行业延伸,并将汽车领域铝挤压材业务向下游扩展,形 成前向一体化布局。此外,公司正着手发展碳纤维、稀土等业务以提升其业务多元性。

公司大力加码铝挤压材横向、纵向布局。除了积极扩张铝挤压材产能以外,公司计划 通过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的方式,将铝挤压材业务向航空以及空调领域横向延伸,并将汽 车领域铝挤压材业务向下游精、深加工纵向拓展。截至 2022 年上半年,公司“年产 1200 万件汽车用轻量化高性能铝型材零部件项目”、“航空用高性能高精密特种铝型材制造项 目”、“年产 14000 吨高效高耐腐家用空调铝管项目”基建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年产 200 万套新能源汽车用高强度铝制系统部件项目”前期规划正在积极进行。根据公告,公司计 划在未来 3-5 年实现 300-500 万套高强度轻量化系统铝制零部件产能布局。

汽车领域精深加工布局有望提高公司产品附加值。随着“年产 1200 万件汽车用轻量 化高性能铝型材零部件项目”(以下简称为“1200 万件项目”)与“年产 200 万套新能源 汽车用高强度铝制系统部件项目”(以下简称为“200 万套项目”)的推进,公司产品附加 值有望得到显著提升。2018-2022 年,公司整体业务的净利率和单吨净利润均值分别为 9.3% 和 2333 元。根据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债券募集资金使用可行性分析报告以及项目环境影 响报告数据我们预测,公司 1200万件项目与 200万套项目净利率将达到 13.6%和 12.4%, 单吨净利将达到 5005 和 7093 元/吨,盈利水平远超公司当前业务。以上两个项目的投产 或标志着公司汽车领域产品由“按吨计价”向“按件计价”的转型,有望带动公司盈利空 间的提升。

近年来公司航空及空调领域业务发展迅速。航空领域,公司产品已获得中国航空工业 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多家飞机整机客户认证并已为其批量交付供货。2021 年和 2022 年上半 年,公司航空领域产品销量分别达到 1523 吨和 846 吨,同比增长 93.8%和降低 2.7%。 空调领域,公司已有超过 30 年的技术储备,“铝代铜”产品通过国内头部企业认证,并已 为格力、美的、TCL 等国内知名空调企业批量供应多类空调铝管。2021 年和 2022 年上 半年,公司空调领域产品销量分别达到 3543 吨和 2418 吨,同比增长 98.0%和 27.8%。

航空及空调领域布局扩大有助提升公司业务多样性及盈利性。随着“航空用高性能高 精密特种铝型材制造项目”(以下简称为“航空用铝型材项目”)与“年产 14000 吨高效高 耐腐家用空调铝管项目”(以下简称为“家用空调铝管项目”)的推进,公司业务多样性以 及盈利性有望提升。截至 2022 年,公司 95%产品供应汽车行业,下游行业集中度偏高。 航空及空调领域布局的深化有助公司降低对汽车领域的依赖度,使得公司长期发展更为稳 健。此外,根据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债券募集资金使用可行性分析报告数据我们预测,航 空用铝型材项目与家用空调铝管项目净利率将分别达到 12.5%和 27.5%,单吨净利将分别 达到 4585 元/吨和 66225 元/吨,远超公司当前盈利水平。航空及空调领域布局的深化有 助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多元化业务布局有望为公司创造未来增长机会。除了加码铝挤压材业务的横向和纵向 布局以外,公司正着手进行碳纤维、稀土等业务布局,从而提升业务多元性。2021 年 7 月,公司公告称拟在内蒙古设立全资子公司内蒙古亚太稀土合金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公司 铝挤压材业务基础,结合当地稀土原材料进行轻量化新材料的复合开发。2022 年 7 月, 公司公告拟与山西中碳新创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苏中凯盛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 立亚太中碳(山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并拟投资百吨级可纺性中间相沥青及高端碳素新材料研发制造项目,主营可纺中间相沥青、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及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 以上业务布局有望为公司创造崭新的增长机会。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